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知識問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裡是解答任何與維基百科無關的問題的地方,就像圖書館的詢問處,或者問答網站之類的服務。提出問題之前,請先在右方搜尋現有條目。發問前,請留意以下重要事項:

  • 請在主題欄簡明扼要地寫出問題主旨不要使用如「新問題」等無意義的文字。
  • 請勿公開姓名、地理地址、電話、電子信箱地址等聯絡資訊。我們通常只在此頁回應,並不利用電郵或電話等私下回應。
  • 有關維基百科計畫的問題,請往互助客棧相關頁面詢問。
  • 請勿在此頁宣揚個人主張就某個議題發起討論,此頁面僅回答個人不懂的問題。
  • 請勿在此頁反覆提出相似的問題、尋求代做功課、徵求醫療建議法律意見


請注重禮儀、遵守方針與指引,留言後請務必簽名(點擊 或在留言後打 ~~~~)。

發表前請先搜尋存檔,參考舊討論中的內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公告欄

中文第三人稱複數詞語的使用[編輯]

在「小明和小狗在玩接飛盤的遊戲。在一個小時的遊戲過程中,()們玩得很開心」中,空白處應該填入什麼代詞?是他還是它?感覺都不太對。--Diskopy留言2024年6月18日 (二) 04:39 (UTC)[回覆]

應該用「他們」 ,情況就好像:
情況1:小明和小強是好朋友,他們經常結伴同遊。
情況2:小美和小麗是好朋友,她們經常結伴同遊。
情況3:小明和小麗是好朋友,「他們」經常結伴同遊。--Stanleykswong留言2024年6月18日 (二) 06:24 (UTC)[回覆]
在多人或多個目標為不同(性別、物種等)情景下,一律用「他」們 逐浪留言2024年6月18日 (二) 23:58 (UTC)[回覆]
他? They? -Lemonaka 2024年6月25日 (二) 03:04 (UTC)[回覆]
英文眾數無論如何都是用 they,反而中國需要看情況。--Stanleykswong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08:07 (UTC)[回覆]
其實中文本是最「平等」的語言之一,據我所知所有漢語方言第三人稱代詞都沒有「性」(語法)範疇,現代漢語標準語(普通話/國語/華語)第三人稱代詞其實只有一個「tā/ㄊㄚ」,「他/她/它」實際上是同一個詞(古有「她/它」字,但字/詞並非一個概念),新文化運動之後出於翻譯西方文學等原因硬造的「她」字 囧rz……不過好像有點離題了,原問題主要是討論「他/它」的辨析。總之有人顯然用「他」無疑。--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08:57 (UTC)[回覆]
跟平等不平等無關,只是中文是相對模糊的語言。跟西方語言,例如法文和德文比較,中文的模糊性其實不限於用字,從語意、文法和邏輯的角度看,中文都是相對模糊的語言。中文的模糊問題,比英文還要嚴重。很多時候,中文的意思需要看上下文才能明白。--Stanleykswong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13:31 (UTC)[回覆]
「平等」我是打引號的,當然不是正經語言學概念了。主要是想到目前西方各語言都因為feminism而在提出改革性(語法),認為用he泛指人有性別歧視等,就想說其實中文根本沒有這個問題,但當年為了學西方,人為引入代詞「她」之後反倒有了這個問題(當泛指人時用「他」而非「她」),而當初引入的重要原因就是學習西方語言。就覺得挺有趣的明顯離題,不繼續展開了。--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13:37 (UTC)[回覆]
說得對,之前中文沒有「她」這個字,「她」是新文化運動之後,在劉半農(語言學家)等人推廣之下才廣泛使用的。--Stanleykswong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14:01 (UTC)[回覆]

李氏素顏主持《大白話》之事確在中國大陸地區引起熱議?[編輯]

六月查考,偶得一「聞」,其有此言:

提到去年為了慶祝《新聞大白話》YouTube頻道,她突破自身尺度,挑戰百萬訂閱素顏主持……當時的新聞甚至被轉載到大陸,讓李作珩笑說自己大概是全台第一位,因素顏登上對岸新聞的台灣主播。

——黃盈容. TVBS再添3正妹主播!李作珩被封「米倉涼子」 素顏曝光紅到對岸. TVBS新聞網. 2024-05-17 [2024-06-23] (中文(臺灣)). 涉己新聞

就此處聲稱,鄙人尚無空閒時間考察。望得出處。

( π )題外話:東森已將此前本人於可靠來源討論上批判的「報導」(即高雄白議員獅城泳裝之事)設為私享視頻。--WPCD-DTV 2024年6月22日 (六) 19:15 (UTC)[回覆]

既然「大概是」,會有很高的考察價值嗎。即便有更早的例子,改稱少有的,也不礙事。--YFdyh000留言2024年6月23日 (日) 05:07 (UTC)[回覆]

關於中國剩餘定理的一個現象[編輯]

,且整數滿足
證明

例如取
,45046除以45045恰好餘1。
我的方法是
設整數a除以5,7,9,11,13分別餘,則
時,顯然1是a的一個特解,故

想請問有無其他證明方法?謝謝!---游蛇脫殼/克勞 2024年6月23日 (日) 00:49 (UTC)[回覆]

H:VISIT提到的Xray分片直連方法有沒有可能在手機上使用?[編輯]

如題,已知v2rayNG使用的是Xray-core,支持數據包分片,理論上可以通過分片法直連維基百科(甚至包括V2EXGoogle等其他被SNI的網站),但是VISIT提供的配置文件在v2rayNG上似乎是無效的(至少VPN模式下啟動之後直接上不了網了),所以有沒有可能通過修改一部分配置文件的內容在手機上直接運行它?--忒有錢 🌊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4年6月24日 (一) 16:38 (UTC)[回覆]

先驗與後驗命題的定義問題[編輯]

命題 § 先驗與後驗中提到:

先驗真(假)的命題是不須藉助對實體世界的觀察與經驗即可證成為真(假)的命題,後驗真(假)的命題則需要藉由觀察與經驗才能證成為真(假)。

先驗命題範例如:

但是,如果一個人從未學習過幾何方面與三角形相關的概念,要如何知道什麼是三角形,又什麼是 "角"?而學習幾何的過程,不是 「"需要" 藉由觀察與經驗」才能學會?所以這不算 "後驗" 命題嗎?--Justin545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04:18 (UTC)[回覆]

抽象化或純粹理性的均無需觀察與經驗,抽象化的圖形和角不涉及實體世界,「足球是球體」這樣的命題才是後驗的,因為足球是實體世界的事物。
在學習過程中,或許有實體事物的加入以幫助理解,但即使是實體世界不存在的事物,也同樣可以學習,如「黑洞」這樣的概念在還沒觀測到前就已經提出--極冷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09:13 (UTC)[回覆]
一般而言,一個命題是先驗還是後驗,決定於一個正常人,需不需要經驗,才能知道該命題的真假,如果他(或者她)不需要經驗,就可以知道命題的真假,那麼該命題就是先驗命題,例如原本的問題說的「三角形有三個角」。
不過你提到的「足球是球體」令我想起一個很久之前見過的有趣討論:「足球是圓的」,這個命題是真也是假。是真因為一個正常人,需不需要經驗,會相信「足球是圓的」,所以這是一個真的先驗命題。不過,其實足球是由12個五邊形和20個六邊形組成的,並非真的是圓的,所以這又是一個人假的後驗命題。--Stanleykswong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14:28 (UTC)[回覆]
足球並不是由12個五邊形和20個六邊形組成的,只不過大部分的足球被塗上看似如此的黑白圖案罷了,然而,它的每一個「正五邊形」和「正六邊形」都是球體的一部分,是微微彎曲的,並不是平面圖形。近幾屆世足賽的比賽用球都不是塗這樣的圖案,難道它們就不是足球了嗎?如果它們是足球,那和它們形狀一樣的籃球、排球、棒球是不是也由12個五邊形和20個六邊形組成的?-游蛇脫殼/克勞 2024年6月25日 (二) 15:08 (UTC)[回覆]
我猜您回覆所要表達的意思可能是:「如果可以從已知(可以是先驗或後驗的知識)而推理出或預測出一個命題的真偽,則該命題是先驗的」。如果是這樣的話,感覺這先驗命題就有點像是分析命題。對於三角形那個命題,除了漢語的知識外,其他已知幾乎都包含在命題本身的描述裡,所以可以直接推出命題的真偽。但有些命題需要複雜的推理才可證成,譬如費馬猜想是一個複雜的證明,用130頁長的篇幅完成了證明;而四色問題則是動用了電腦,耗了1200小時驗證而成。
對於前面這些這麼複雜的命題證明,讓我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已知是既存的事實,然而命題依賴這些已知卻要經過冗長的推理才能判定其真偽,所以在真偽的判定確立之前,這些命題究竟是屬於哪一種命題?是先驗的,後驗的,還是未定的命題?如果在證成之前它們是後驗的命題,那為什麼在證成之後它們又成了先驗命題?另外,靠算牌「8天贏逾千萬」4台灣人遭星賭場識破的新聞裡提到這個集團透過蒐集牌局資訊、利用電腦分析機率來提高賭博的獲勝機率,那麼假如該集團蒐集的資訊夠多、算牌的方法夠精確而能夠得到一個deterministic的準確預測,這樣一來「G集團於2022年12月在新加坡金沙酒店的第nth次賭局的結果是R」這應算是先驗命題還是後驗命題?(G集團、第nth次賭局、結果是R 都是指新聞裡的某一個情境),會不會未來某天量子電腦的技術成熟後,強大的算力讓「足球是球體」這個命題也可以「算」出來而轉變成先驗命題呢?--Justin545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2:13 (UTC)[回覆]
不涉及觀察與經驗,可以基於推理判斷真偽的命題就是先驗的,另外命題是先驗後驗與真偽判斷是無關的,一個命題是先驗的同時也可以是未確定真偽的,這正是因為推理本身可能會很困難所致,就如閣下提及的一些數學物理猜想
但當命題提及現實中之事時,如果不是拿來當前提進行推理的話,則將是後驗的,因此若是前提為「G集團有一個能夠得到準確預測的算牌方法,與其他因素無關(時間、地點等)」,「G集團於2022年12月在新加坡金沙酒店的第nth次賭局的結果是R」是先驗的。題外話,然則實體世界之隨機性是遍佈的,只有發生過的事情才是必然,因此若在沒有前提的情況下才需要觀察和經驗,在閣下所提到的推理技術中,也因為其黑箱化才會讓人誤以為其能夠直接沒有前提地推理出來命題吧,如「(已知籃球是球體,籃球和足球相同,則)足球是球體」--極冷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4:04 (UTC)[回覆]
閣下提到:
  1. 可以基於推理判斷真偽的命題就是先驗的
  2. 命題是先驗後驗與真偽判斷是無關的
如果依第2點的敘述,命題是否為先驗,和其真偽的判斷無關。那麼為什麼第1點卻說先驗命題是可以基於推理判斷真偽的?在我的理解,似乎有點矛盾...閣下有無具體的命題範例,它目前是無法判定真偽,但又可以基於推理判斷其真偽呢?--Justin545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5:31 (UTC)[回覆]
說明:上面所說具體的命題範例指的是具體的「先驗」命題範例。--Justin545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5:46 (UTC)[回覆]
因為會有可以但未能的情況,許多未解決的數學問題都屬於此類,如「NP=P」,當真偽判斷只取決於推理時,這當然是先驗的命題,只是有些命題在現有的推理能力下還不能判斷真偽--極冷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10:42 (UTC)[回覆]
閣下這麼舉例確實有可能。所以,基本上,形式科學(數學、邏輯、統計、理論計算機科學、...)的命題因為經過抽象化,與實體世界已不再緊密地綁定在一起,基本都能夠基於推理判斷真偽,所以我想大部份都是先驗命題。不過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基本上確定了在一些形式系統中某些命題是無法被證明的,所以沒錯的話就是說那些命題無法基於推理判斷真偽,這可能就會影響到先驗命題的判斷了。還有一條出路就是用窮舉法來證明,但這可能不適用在無限的集合。--Justin545留言2024年6月27日 (四) 14:01 (UTC)[回覆]
絕對的「先驗」是不存在的,即使是羅素的 2+2=4,原則上你必須有下列「後驗」知識:
第一,0<1<2<3<4;
第二,0的概念;
第三,0、1、2、3、4是線性關係,即是0至1,1至2,2至3,3至4的距離相同。--Stanleykswong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13:51 (UTC)[回覆]
那近年來流行的惡搞名言「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是不是先驗的?「當我看到閣下的說明之後,我便看到了一個說明」是不是先驗的?-游蛇脫殼/克勞 2024年6月25日 (二) 15:08 (UTC)[回覆]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這句子其實是重言句,是tautology(重複說同一個意思的說話)的一種,後面的句子並沒有為前面的句子提供額外信息;另外,因為是「A是A」,所以邏輯上是必然性的,亦一定是「先驗」。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一般人當笑話說這類「罐頭句子」,沒有問題,甚至有一定的娛樂性,就好似看周星馳電影一樣;不過見到近年傳媒也流行說這類「罐頭句子」,甚至把這些「罐頭句子」用作政論文章的標題,就令人擔心:是文化界出現文化水平下降的問題,還是文化人懶惰而隨手把潮流廢話套用在新聞上。--Stanleykswong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16:29 (UTC)[回覆]
代表「1 = 0」,那麼「若沒錯的話,1 = 0」這句其中的「若沒錯的話」指後面那句話沒錯,也就是為真,所以整句話就是「若,則。」在我理解就是:
1
2
3
所以若沒錯的話,「若沒錯的話,1 = 0」就是閣下說的恆真式(tautology)。--Justin545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6:28 (UTC)[回覆]
其實我也常說類似的話,「若沒錯的話,1 = 0」。--Justin545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6:09 (UTC)[回覆]
確實可能要有部份的自然數觀念,因為除了三角形,還有四邊形,...,N邊形,這些或許都可代入命題中而保持其先驗的性質。我覺得其中一個問題在於究竟哪些應被當作觀察與經驗,而哪些又不是,在定義中似乎要再更清楚的說明,模稜兩可的定義不太像是形式科學的風格。--Justin545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3:07 (UTC)[回覆]
定義是不是應該要清楚到沒有任何「各自解讀」的誤解、曲解空間?因為真理只有一個,但各自解讀可能會得到好多個,難有共識。--Justin545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03:33 (UTC)[回覆]

如何看待Night要求大陸用戶也必須改叫汶莱[編輯]

RT,看看這個,我實在不明白ta有什麼權利要求全球中文稱呼該國必須帶三點水?ta有沒有看UNGEGN World Geographical Names?--Liuxinyu970226留言2024年6月28日 (五) 10:08 (UTC)[回覆]

從明朝開始,人家的中文名就是汶萊,當地華人亦叫自己的做汶萊人,不明白為什麼最近有中文媒體硬要把人家的三點水取走,是不是因為簡題字?不過如果人家覺得這種叫法不對,那就是不對,要求改正實屬正常。--Stanleykswong留言2024年6月28日 (五) 15:48 (UTC)[回覆]
你不妨去查查看有多少國家的國名仍然和明朝時候的中文名一樣、有多少國家對外國地名(含國名)等專名的稱呼和當地人一樣。「最近」的「中文媒體」?「簡體字」?我對這種可笑發言都沒有回應的興趣。--自由雨日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03:10 (UTC)[回覆]
改zh對大陸用戶沒顯著影響吧,如果多數中文地區用另一種。除非zh有按人口或cn的規則。--YFdyh000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03:01 (UTC)[回覆]
這裏是知乎嗎?--Miyakoo留言2024年6月29日 (六) 06:41 (UTC)[回覆]

中國的央企控股股東分為國務院和國務院國資委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編輯]

國務院作為控股股東的企業是直接被國務院總理領導,還是另有一個機構專門管理?---- ★WPTO★ 2024年6月29日 (六) 01:33 (UTC)[回覆]

應該沒有國務院直接控股的企業了吧?可能是考慮到政經分離,所以分出一個部門做央企的政府方投資代表(避免直接通過部門發文對央企直接行政管理,而是通過控制資本額來控制管理)?——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6月29日 (六) 07:58 (UTC)[回覆]
中央企業。——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6月29日 (六) 08:00 (UTC)[回覆]